众所周知,五四运动正是从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开始的。陈独秀、胡适提倡民主与科学、力主文学革命……成为这场运动的领军人物。但由于“左”的偏见,陈独秀、胡适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未得到应有的评价。看来,上述雕塑是受了此种偏见的影响。这种雕塑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因为这种纪念性公共艺术具有某种宣传的“强迫性”,使过往者不能不看;同时对大众而言,它对所表现、诠释的事件又具有某种权威性。具体说,是纪念性公共艺术创作、策划和审批者个人对历史的记忆和理解,对“公共记忆”的形成会产生极强的影响。
公众应参与“公共记忆”的形成过程,而不能由少数人来影响、决定我们的“公共记忆”。
(《南方周末》2002.3.14雷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