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派为什么缺乏可传性呢?有人说,金少山的嗓子太好,又宽又亮,有所谓“龙虎十字音”,没有金氏嗓音,只能望金兴叹,难以继之。此说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君不见杨小楼的嗓音不也是十分卓越吗?翁偶虹先生曾形容杨氏的嗓音是“洪亮而有回锋,激越而有抗劲。仿佛一股洪流,汹涌向前,触到岩石,抗流逆进,两力相激,喷薄跌宕,立刻旋起浪花,回声奇响。”在后世武生中能有这么好的嗓子的,至今仍未出现。但是,这却不妨碍人们争相继承和光大杨派艺术。
可见流派艺术的传与不传,除了嗓音条件,更要受演技和整体艺术水平的制约。
金少山因其嗓音绝佳,有所仗恃,于是在艺术的精度和深度上就不去全力攀登,因而使其艺术较为粗疏。譬如《铡美案》中包拯所唱的“西皮导板”,金少山在唱“包拯打坐在开封府”这句时,竟将“开封府”的“封”字唱成了“讽”字的音,即把应唱第一声的字音误唱成第三声,是名副其实的“倒字”。后来的花脸演员如果学这出戏,唱到这句时当然不能学金。这种粗疏的现象在金派的演唱中并不是极个别的例子,再加上其唱腔有时也较为简单,所以人们在是否学习金派唱法时就往往变得裹足不前了。(《今晚报》20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