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隐性压力:孩子的另一种危机

2002-07-1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就在山西临汾钢铁集团子弟小学的5年级学生恬恬留下“压力太大了”的绝笔自缢身亡不久,南京一名初二的男生坠楼身亡,这位14岁少年没有留下任何遗书,有的仅是裤子口袋中尚未做完的试卷。究竟是什么样的压力竟让我们的孩子如此坚定地结束自己如此稚嫩的生命?

天津市曾对22名13至15岁自杀儿童行为进行分析,导致儿童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过重和青春期问题。但由于父母的无知,使得大批孩子心理成长与智力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更令人担忧。

今年高考前,南京一重点中学的学生硬被母亲拽着去看心理医生,检查是否患有“高考焦虑症”。这位学生愤然对母亲说:“求求你们了,别再整天念叨‘高考焦虑症’了。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一直都挺自信的,从来没想过会跟‘焦虑症’沾边,你和爸爸整天把‘焦虑症’挂在嘴上,真让人受不了。”

父母有许多不合逻辑的期望,他们认为有理由剥夺孩子应有的权利,侵占属于孩子自己任意遐想的自由。有两句话在孩子们中流传很广:“在学校,课间十分钟最短暂;回到家,厕所里最温暖。”

“孩子交给您了。”几乎所有的家长对学校教师都这么说,表明他们对教师充满了信任和依赖。但调查发现,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的导师越来越少。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堂而皇之地把知识的传授与商品的价格放置在一起,进行等价交换的交易。

当前,许多学校的教育是在一种使学生害怕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恐惧使得顺从的学生以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现着自己,却并不能使他们对学校和学习感到兴奋和快乐。而一些“问题”学生表现出一种自我保护的“态度”,甚至采取一些能欺骗成人的行为方式。

谁来帮助孩子们减轻如此沉重的心理负荷?专家们认为,必须改革目前全凭一张考卷衡量人的高考制度。更重要的是,改革我国现有的用人制度,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成长环境。此外,还要倡导陶行知先生的“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的思想。(《深圳商报》2002.7.1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