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聩”应当是另外一个同音形近字:“瞶”。其左边是“目”,而不是“耳”。清代文人叶燮的《原诗》里曾有所谓“其余非戾则腐,如聋如瞶不少”的描述,其中的“聋”、“瞶”同时出现,分别表示“耳不聪”与“眼不明”。此外,《正字通》、《广韵》、《篇海类编》、《字汇》等工具书里对“瞶”的注释,分别是“目昏”、“目疾”、“目病”、“目风疾”等。总之,无一例注作“聋”。
因此,“振聋发聩”应为“振聋发瞶”,其含义为:“使耳聋人能够听到,使失明者可以看见”。(《光明日报》2002.7.17)
[值班总编推荐] 干吧,攒积起所有的力量!
[值班总编推荐] 别样团圆 家国情深——“一带一路...
[值班总编推荐] 热爱,就有无... [这些暖心...
刑侦题材剧:岁末迎新,传承经典,拓新前行
【详细】
以“封神”之名,探寻中国神话史诗的新境界
国民经济稳中向好 发展韧性持续跃升
中国经济韧性的现实表征与提升进路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地缘政治冲突等极端事件频发,使得我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不断加剧。在此背景下,回顾和总结过往中国经济韧性强劲的驱动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进路,对于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尤为关键。【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