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怀旧遮蔽了真实的老上海对话

2002-08-1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李:弥漫在出版界、收藏界、娱乐休闲界的“老上海热”历经数年而不衰。人们一提到老上海,脑海里就会浮现二三十年代灯红酒绿的上海滩,豪华气派的花园洋房,以及小资情调的生活趣味,于是一个疑问就产生了:我们看到的是老上海本来的面目吗?

王:历史上的上海是一个多面体,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都是多面的。当时的经济有繁华的一面,也有破产的一面;从政治上来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而且正好是日本鬼子入侵,难民大批逃到上海,逃进租界;从文化上来讲,有追求新奇的海派文化,讲究奢华的消遣文化,也有鲁迅,有激进的抗议和批判的文化。

在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并存着三个不同的“上海”:一个是十里洋场的“上海”,一个是市南市北的狭窄弯曲的弄堂里所谓小市民的“上海”,还有一个是苏州河两岸的工人区、棚户区的“上海”。可现在呢,变成这么一个单面的怀旧,只讲老上海的繁华,而与这个繁荣、富裕、纸醉金迷结合在一起的苦难、悲惨和动荡,几乎统统都不见了。

一旦你觉得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就是那样一个繁华的世界,没有夜幕下面的乞讨者,你就很容易对现实的生活也发生错觉。在今天,如果文学不能创造出与“当代潮流”不同的趣味、悟性和想象,不能向社会提供一个比时尚所勾描的宽广得多的精神视野,它的价值就相当可疑。(《文汇报》2002.8.3)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