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灾难中“干渴”怎样自救

2002-09-0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人类遭遇持续性灾难时,首位死因是什么?”灾难学家回答是“干渴”。于是,在“无饮用水”的环境中如何脱险,成为一项灾难学的热门科研课题。

并非“爱情的伟力” 前不久,一支欧洲探险队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纵深腹地遭遇一场特大风暴。风沙完全毁坏了所有的通信器材和水箱。这支队伍一下子陷入了可怕的绝境。当搜寻人员几经周折,找到他们时,发现除了一对相互“鼻碰鼻、嘴贴嘴”紧紧拥抱的情人外,其余的早就渴死了。

巴黎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后确认,这对情人之所以生命力特别顽强,主要并不是“伟大的爱”,而是“相互近面呼吸”。

对此,该中心的路易博士作了如下科学解释——

生理学家都知道,在人体水分消耗的各种渠道中,“呼吸丧失”所占的比重非常大。而两个近面呼吸的人,双方呼出的大部分湿润空气都可以被对方吸入。这样,两人体内水分的“呼吸损失”自然都会大大减少。因此,这种“相互近面呼吸”对“濒临干渴困境”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简单十分有效的“救命奇招”。

阪神大地震的幸存者 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了举世震惊的“阪神大地震”。一周过去了,人们从废墟中挖出的全是尸体。这时,人们已经对倒塌的房屋下是否还有活人不抱任何希望了。然而12天后,一名女救护人员在一栋倾斜的楼房下,无意中听到深深的地下传来了几声微弱的呼救!她大吃一惊,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后来,一名深埋在地下的成年男子,很快就被救了上来。

当记者好奇地询问他奇迹般地“死里逃生”的奥秘时,他回答说:“尿排出后,将它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呷,直到饮完。”这名获救的男子告诉记者,他的祖父在30年代东京大地震和叔叔在60年代北海道地震中,都是以这种绝招,创造了死里逃生的奇迹。

德国波恩大学的生物学家鲍曼博士经过多次实验后确认,这种“品尿求生法”确实是一种科学的自救方法。他如此解释——

众所周知,在无水环境中应该饮用自身排出的尿液,以补充体内急需的水分。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尿排出人体后,应立即饮服。这是因为尿液中不仅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水分,而且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人在无水环境中,体内的新陈代谢逐渐“恶性减缓”,有毒物质渐渐堆积,一俟超过“生存临界点”,人即死亡。而尿液中的活性物质具有很强的促进新陈代谢、消除有毒代谢物的奇妙功能。因此,在失水环境中,干渴的人应该将每一次排出的尿立刻喝下去,并且一次喝完。许多遇险者虽然也饮尿,但常常舍不得一下子喝完,而是喝上几口就将尿液小心翼翼地保存好,以为这样能最有效地利用尿液来延长生命。殊不知,结果却适得其反。因此,干渴环境中的受困者一定要牢记“要生存,就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尿液”这一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而要真正有效地利用尿液,就应该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呷服,使尿液能被机体各部分充分吸收,避免迅速进入膀胱。(《挑战人生风险》陈克清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