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队前往该地调查处理此事的解放军第302医院著名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说,这次事件主要为“群体癔病样反应”,疫苗注射只是一种诱因。
据姜教授介绍,现在疫苗有两大类,一是减毒灭活疫苗,又叫死疫苗;二是减毒活疫苗。现在,疫苗都经过了提纯,接种到人体能够抵御相应病原对人体致病,起免疫作用。我国的疫苗是受到国家严格管制的,从设计、实验、制造、生产等都有非常严格的审批手续,非常规范的操作过程,发放使用均有明确规定。因此,我国计划免疫接种的疫苗和非计划免疫但允许使用的疫苗,质量是有可靠保证的。
疫苗本身是一种人体外源性物质,疫苗对肌肉、神经有的有一定的刺激,所以接种疫苗1天后,在15天之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属正常的现象,如发热、起皮疹、发烧、肚子疼、甚至有时还拉肚子。引起不良反应的机率不超过10%。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打针的部位疼、发红、肿胀,一般2-3天就过去了。全身反应则表现为:低烧,头晕,感觉不舒服,有时关节疼。一般15天内就过去了。因此,不要因为这种现象的发生而去怀疑疫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姜教授提醒大家,不同的疫苗接种的途径也不一样,有的口服如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乙脑疫苗要肌肉注射,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要皮下注射,而卡介苗则需要划痕接种。
姜教授说,我国每年因接种疫苗而发生的群体性癔症不常见,只有个别发生。为了确保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注射疫苗时,一是要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如发烧、患某些疾病(如传染病、严重基础病)、在使用激素等的情况下,不能接种疫苗;二是在接种前,要做好宣传工作,应该掌握对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反应这方面的知识;三是疫苗接种必须程序化、规范化,接种完了还要认真加以观察。(《科技日报》《健康时报》2002.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