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达腊味加工场,记者亲眼目睹了“米腊肠”的制作过程:在污水横流的加工场内,光着膀子的工人从地上抄起铁锨,在煮大米的锅里不停地搅动。又在米饭里加进红色素,粉碎后冒充瘦肉。为了让腊肠的口感更接近猪肉,再把大豆组织蛋白(俗称“人造肉”,同类低档蛋白也用作鸡、鱼饲料)染色、绞碎,同样摇身一变成为“瘦肉”加入腊肠中。最后,拌入腌好的猪肥肉粒一起灌肠,再送入烘焙房烤干,经过日晒,又红又瘦,再加上精美的包装,泛着油光的“优质腊肠”就出炉了,整个过程不过三四天。离开的时候,记者在仓库里看到了成品,两种箱子分别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包装非常精美。据工人们说,这里每天出产的腊肠在一千斤以上。热销广东省内各地甚至销往广西、贵州、海南等相邻省份。
“染色腊肉”的制作也一样令人触目惊心:在冻肉里加入盐、糖和红色素,经过数小时的腌制,烘干几天后就可以出场了。记者在新华开发区的树云腊味加工场发现,这里的腊肉竟然明目张胆地用上了“胭脂红”等禁止使用的添加剂。这样做出来的腊肉色泽十分诱人,但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
(《羊城晚报》200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