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道的文字背后,似乎还透着几分机上人员智勇双全、制服成功的“自豪”感。制止了一场劫机事件,的确值得庆幸。但庆幸之余,不禁深为当时场面而担心,飞机不是一般的交通工具,一旦出现意外,危及的将是机上160人的生命。生命不是靠勇气就能挽回的,这是大量“前车之鉴”得来的血的教训!
面对歹徒要挟,可否采取“不抵抗主义”?情况危急,可否不鼓励“奋力制服”?毕竟,先保住飞机及机上人员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在国外的航空公司,都有系统的应对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不鼓励与歹徒对抗。
也有人质疑,“不抵抗”岂不是纵容歹徒?其实不然。劫机者一般目的性很强,或要钱要物,或逃亡出境,满足其需求,反而是最大的保全措施。不鼓励奋力制服并不等于毫无作为,这样的措施是一种妥协,但并不代表软弱,因为它以“生命”为最高出发点。(《羊城晚报》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