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假方式上,有用活人名字冒名顶替的,也有用死人名字冒名顶替的;有医疗单位财会人员帮助填写假票据的,也有治病医生帮助填写假诊断证明、假病历进而达到骗取报销医药费目的的,还有采取造假企图重复报销的。这些票据中有些已经由职工医院院长签字待支付,有些已经支付到了职工个人手中,还有一些在统计初审中开具了报销凭证。
负责清理审核医疗费工作的厂纪委书记胡建国等三名同志,不分昼夜一一追回,重新清理、审核票据。造假票据的人当中,不乏领导干部,甚至有个别离退休老干部也参与其中。一位副处级离退休老干部在检查中说:
“……我老伴犯的错误(多开药费)是很严重的,厂子经济这么困难,还为了个人(利益)是不应该的,其性质是属于贪污行为,我是很恨这种人的。事是我老伴干的,我对此要负全责。我没有教育好(家属),没把好关……”
据统计,这笔367万余元的不合格票据占整个审核有效票据的30%。为了彻底查清、核实这些有疑点的票据、病历,胡建国等人在哈尔滨范围内的十四家相关医院进行调查取证,仅省医院就跑了八十多次。有时为了查清一笔医疗费是否有重复报销行为,他们几乎要查遍职工医院十多年来的几十本账册和近百本票据。
从2002年3月到11月,香木厂清理审核医疗费的工作基本结束,堵截了367万余元的资金流失,职工医疗保险也已纳入社会化管理体制。值得注意的是,此事暴露的种种问题,恐怕一时还不会消失。有关人士呼吁:不应该让“大家拿”一点点掏空国企!
(《法制日报》200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