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转非遭受农民冷脸

2003-03-0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社会观察

从4月1日起,北京将实行新的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户籍改革政策,即今年1月1日后北京市农业户口妇女所生的小孩,可在父母户口所在地自愿登记为非农业户口;北京市农业户口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专、技校及经教育部门确认的职业高中的在校生,可自愿转为非农业户口。

然而,农转非新政策却遭受到农民冷脸。

“城镇户口有啥好的?又不能当饭吃。”北京通州区于家务乡的农民韦国强(化名)对城镇户口反应冷淡,“转了户口,土地就没了,如果进城找不着工作,到时候想回回不来,想出又出不去,一条腿在马路上,一条腿在泥坑里,那才叫瞎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是韦国强,许多京郊农民都不愿意为子女办农转非。于家务乡的另一位村民说,农民种地虽然辛苦,粮食也卖不出好价钱,但起码能把口粮挣回来,愿意的话还可以在外边打打工,也能给家里贴补一些,这比没有土地要稳妥得多。

据介绍,我国的《承包法》中规定,土地是农民的财产,农转非后不要求农民交土地。但在不少乡镇,农民在农转非后,原来的土地并不能按自愿原则被保留下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教授伍先江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说,大部分农民不愿转“非”,主要是因为转“非”后的实际收入水平会下降。

“以前农民看重城镇户口,是因为它与农业户口的差别太大了,各项福利都与它挂钩。现在城市里的铁饭碗没有了,农民进城处于竞争劣势,转‘非’后农民失去土地,受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难度反而更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原所长陆学艺这样解释。(《中国青年报》2003.3.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