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医海春秋总关情》这篇报告文学中又看到相类似的小故事。不过,这时吴阶平所站的位置已不是被批评者,而像朱宪彝副教授一样,是在严厉地批评他的学生。这名学生,不是别人,是现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郭应禄教授,当时他是吴阶平的研究生。1956年,吴阶平教授已是泌尿外科的著名学者。一个巡诊日,他走到郭应禄负责的病床前,听完学生的陈述,俯身摸了摸病人身体的几个部位,然后问郭应禄:“你在检查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郭应禄回答:“没有。除了X光检查的结果,我没有再发现什么。”“你再来摸一摸。”按照老师的提示一摸,发现病人在睾丸近附睾处有个肿块。他立刻明白,这个肿块对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自己却给忽略了。查房结束后,吴阶平把郭应禄单独叫到办公室,十分严肃地对他说:“这样的病人,以你的能力应该是完全能处理得很好的,我不想多说了。但有一点我要提醒你:真正了解一个病人,一定要全面检查,把所有的情况综合到一起,才能做最后的诊断。”接着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病人对我们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时刻都面临着辨证与辨病的挑战。因此,诊治过程中一刻都不能忽视思考。”
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医学院“传道、授业、解惑”的教授,在传承医德医风方面,确实有着自己独特的责任与别人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作用。(《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