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介绍,此次改革力度很大,中央政治局对国家领导人每年的出访次数以及乘坐专机等事宜都作了非常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国家领导人每年出访不仅有次数限制,而且一次不超过4个国家,乘坐专机也仅限于国家领导机构中的正职。
外交学院张历历教授将中国礼宾制度沿革分成三个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是第一阶段,“当时有一种轰轰烈烈办外交的思想。在外事礼宾方面,有大规模和高规格的特点,表现在机场和车站上对来华访问的外国领导人和朋友搞大规模的迎送,举行夹道欢迎,甚至规模达到几十万人。”这样的外交特点和当时的历史特点有关,许多西方国家不承认中国,来访的人员较少,所以在外交上比较重视。
从1979年到1990年代中后期是第二阶段。“1979年中央决定,不再组织群众到机场迎送外宾了,但还是组织少先队员到机场去献花。到1980年又进一步改革,只到人民大会堂或者天安门广场举行欢迎仪式,不再去机场,减少了时间,也不再组织群众夹道欢迎。”张历历说,此时国家领导人出访和回国的仪式也不再去机场,而是改到人民大会堂。
第三阶段的改革主要是在内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金正昆主任认为,礼宾制度改革一方面要在形式上进行简化,这是国际上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另一方面我们要融入国际社会,要务实从简,也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南方周末》200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