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外部条件完全相同的地方却出现不一样的效率结果呢?用制度经济学原理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首先,制度是重要的。如果资源稀缺,且行为人在给定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那么只要市场是不完善的,就可能发生损人利己的交易行为。机舱内的座位及存放行李的空间是一定的,而每个乘客都希望在其中占据一个舒适的空间,于是就会发生拥挤的现象。如何维持秩序呢?出路是设立一套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这些规则就是制度,它可以减少人们的利益摩擦,提高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有成本的。制度不可能规范人们的所有行为,因为制度不可能无代价地供给。同时,采取强制手段惩罚那些违规者也需要成本。在有的场合设立制度虽能制约损人利己的行为,进而带来效率的改进和收入的增加,但却不足以补偿制度设立和实施的成本,因而是不合算的。
最后,当正式制度在边际上不起作用时,道德约束就扮演着重要角色。三个航班旅客的登机速度不一样,完全是道德因素在起作用。赴棕榈滩的旅客登机速度最快,是因为他们觉得持后舱票的人先走不仅可以减轻机舱内的拥挤,而且符合大家认同的与人方便的公德。
可见,通过伦理道德规范以很低的成本约束人们竞争稀缺资源时的损人利己行为,不仅能显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且最终也将使这样做的人自己得益。(《人民日报》20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