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多收话费谁来监管

2003-06-1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2002年初,甘肃省多名消费者投诉,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白银联通、甘肃移动通信公司白银移动多收话费。

为查明真相,2002年4月,白银市质监局派员从两家公司分别申请到13034162827、13893036870手机号码,委托甘肃省计量测试研究所对其通话时长进行监测。6月17日,对两个号码各监测通话35次。

《测试报告》显示,白银联通记录的13034162827号码的通话时长有34次超长。误差最大的一次,监测实际通话时长为58.5秒,话费单上记录的通话时长为148秒,超长计时89.5秒。测试时产生话费17.81元,因通话时长计量超差,多收用户话费5.23元。白银移动记录的13893036870号码的通话时长31次超长,最大计时误差绝对值为87.5秒。测试时产生话费17.25元,因超长计时,多收用户话费3.75元。

根据测试结果,白银质监局决定:没收依据在网用户数推算出的2002年1月至6月白银联通违法所得31.38万元、白银移动违法所得43.83万元,分别处以1000元罚款。

白银联通、白银移动不服质监局的处罚,于今年1月28日,将白银质监局告上法庭。5月20日,这起官司在白银市白银区法院开庭。

目前,“计时风波”引发的诉讼尚未判决。无论结果如何,案件引出的通话计时监管问题,都不容忽视。

据报道,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达4.47亿,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26亿户,手机用户2.21亿户。对这个庞大消费群体而言,通话计时计费装置犹如一杆秤,计量不准,无异于用“黑心秤”坑人。

事实上,通话计时计费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面对移动通信运营商这样的垄断企业,无论是消费者本身还是负责维权的消协,都面临着一个取证难、指证难的问题。比如手机长途电话有通话时间记录,而市内电话却只有通话次数记录,至于计时计费准确与否、企业的诚信度如何谁也说不清楚。(《新华每日电讯》2003.6.1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