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2000年7月,定位为软件园的“常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开业,最终入园仅6家非软件类企业,从2001年7月至今,只招到1名软件技术人员。开发区管委会人士承认,这里“根本没有发展软件产业的基本条件”。常熟建这个“软件园”是受了周边的影响,“别人都上,我们有压力”,于是跟着上。
软件之外,集成电路项目也非常热。京、津、沪、苏、浙、粤、闽、川等地已建了20多条生产线,至少还有十几个省市提出要上线。此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大炼钢铁”风目前也正在浙、苏、闽、粤等地猛刮。
此番“高水平”重复建设大多引入了外资和民间资本。有人由此认为,是否“重复”他们最清楚,只要政府不投资就行。但事实是,各地为引得高新产业,争相在地价、税收、电价诸方面进行无底线的“优惠政策大赛”,地方政府为此付出的“隐性代价”越来越重。
“优惠政策大赛”的背后是“数字政绩”的较量。正如福建一位官员所说,“产值增长了30%的就比增长了20%的强,至于谁是可持续发展的,谁是杀鸡取卵则没人管。”(《经济参考报》200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