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天蓝,像一块蓝丝绒,把全部答案裹起来,把一切苦难与罪恶裹起来,让人们以各种姿势在天底下猜测它为何蓝得让人生疑,蓝得叫人伤心。
……
这是一篇名叫《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的文章,被选为2003年春季高考语文科(北京卷)的阅读理解题,作者是一位年仅28岁的士兵。
在命题之初,命题处语文组的全体出题人员精选了10多篇文章作为备选,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在讨论中,推荐该文的老师全文朗读了这篇文章,文章中“天天天蓝,与谁无关;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全体出题人员,大家一致认为该文不仅文字优美,内涵丰富,还具有出题的题眼,可以作为高考试题。
这名士兵叫凌仕江,四川自贡人,1993年高考落榜后走进西藏当了一名边防军人。凌仕江说:“我希望通过自己舞文弄墨的行为来和寂寞雪域抗争,我对自己说,我不光是来当兵的。在迎风招展的红旗下,我用笔丈量着平静高原的内心世界,也丈量着和平军人演绎的幸福。”在西藏的9年里,凌仕江发表了诗集、小说等100余万字。
(《今晚报》200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