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八大”在党内民主上的两个制高点

2003-07-0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956年9月召开的“八大”是我们党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在会风上充分体现了民主精神。

“丰富的批评”

对于大会发言,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上有一段精彩的讲话。他说:“对工作有意见,对党的团结有意见,要有批评,要有丰富的批评。如果我们开一次会议没有批评,净讲一套歌功颂德,那就没有生气,那无非是一个‘好’字就行了,还要多讲干什么?”

整个会议期间,有68人在大会上发言,还有45人作了书面发言。这些发言者从中央领导人到普通党员代表都有,发言的内容也很丰富。比如,李富春的发言讲了几年来国民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薄一波的发言指出了1956年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比例过高,造成若干方面失调的教训。董必武的发言讲了法制不完备的问题,批评了少数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轻视法制的心理。罗瑞卿的发言指出了肃反工作中曾经发生过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刘澜涛的发言着重批评了党执政以后党员中滋长起来的特权思想、宗派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贪污腐化等现象。

出人意外的民主选举

八大的新一届领导人怎样选举?毛泽东在预备会议上讲了办法。他说,中央不提名单,由代表团个人自己提,想提什么人就提什么人,然后中央集合起来,由政治局同各代表团团长、副团长制定一个预选名单,然后再发下去,各代表团进行预选,然后再由政治局集合起来,制定一个向大会提出的正式的候选人名单。这样的选举程序让许多代表感到意外。

经过上述程序,在七届七中全会上,确定了一个170人的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八大开幕后,进行了第二次预选,97人被提名为中央委员候选人,73人被提名为候补中央委员候选人。正式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分别选出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然后当众宣读当选为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的名单和他们所得票数,以及得票不足半数的同志的名单和他们所得的票数。公布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名单,均按得票多少为序。

八大闭幕的第二天,召开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中央政治局等新的中央机构时,也按上述程序进行。

现在,不少人提出党代表大会如何发展民主的各种主张。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只有从总体上从更深的层次上思考一些问题,来一个思想解放,才能解决问题。(《学习时报》2003.6.3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