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中午,记者在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四合镇碱巴拉荒村的农业园区见到了李连革。在他承包的三区11号大棚里,李连革满头大汗地忙活着。而在2000年时,李连革还是阜新市新丘露天煤矿的团支部副书记,副科级干部。
碱巴拉荒农业园区是阜新市决定进行经济转型以来建立起来的15个农业园区中的一个,李连革们则成了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的道路上的先行者。
到2000年,阜新的经济跌落到了谷底,经济总量连续多年排辽宁省最后,近20万城市人口处于156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1980年,中国社科院一个调查组深入阜新调研,认为建国以来,国家对阜新的投资88%投在了煤电上,造成畸形的经济结构,要解决阜新的问题,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1985年,市委书记马波向辽宁省要求资金支持,进行地方工业建设,并强调国家再不扶植阜新把其他工业发展起来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引起了省里一些领导的不满,认为阜新缺乏自力更生精神。
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阜新市委书记王亚忱联合来自全国150多个煤炭城市的代表提交了一份提案,要求重视解决煤炭城市转型问题。国家计委先后于1992年和1997年下发两个文件,支持阜新转型。但阜新的转型之路仍然没有理出头绪。
2001年5月,阜新市新一届班子上台,王琼出任市委书记。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被确定为阜新“经济转型”的方向。从2002年到2005年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此后5年里,基本建成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区。
根据这个规划,阜新将租用周边12个乡镇农民的8000公顷土地,建设50个农业园区,以及200个以养殖为主的专业小区。
阜新转型的起步,应该说是当地政府强力争取的结果。阜新提出了向国家要转型试点的要求,得到了李岚清同志的认可,于是阜新在国阅【2001】76号文件中被确定为全国惟一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
试点城市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商家,阜新市于2003年发布了阶段性成果:GDP增幅为20.4%,增幅居全省第一。
中央对阜新转型的重视,没有因为政府换届而改变。
2003年春节,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来到阜新,在720米深的矿井下和矿工一起吃饺子。当地官员感觉到国家很快会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有大动作。
6月1日,温家宝总理一行轻车简从出现在辽宁省的本溪市和抚顺市。调研结束后,他从九个方面阐述了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问题。(《新闻周刊》200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