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那些艾滋孤儿,77岁的高耀洁无法不动容 |
今年77岁的高耀洁,原在河南中医院附属医院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走上了防艾之路。1996年4月7日,一位因输血而感染艾滋病的女患者使她了解到,自80年代开始,有人到河南省偏远贫穷的农村地区收购廉价血浆,用来制药。由于多个环节存在致命漏洞,导致艾兹病毒感染血浆,最终在输血病人中传播。
艾滋病大规模血液传播的蔓延之势被遏止了,但悲剧已经上演。高耀洁做了一个决定:谢绝给病人看病,走上防艾之路。她希望全社会能够了解艾滋病,关注艾滋病,最终远离艾滋病。那时,高耀洁“并没有想到这条路如此难走”。
在由她编写、免费赠阅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的印刷品中,高耀洁用发生在上蔡、项城、鄢陵等地的实例不断佐证着自己的观点:在中国,血液是艾滋病最大的传播途径,绝大部分的艾滋病患者都是因为采血感染的。但,接受此观点的人并不多。
起先,高耀洁背着筹资印出的宣传防治艾滋病的资料,来到人口流动大的火车站、汽车站去散发,不少人避之不及地将资料扔在地上。慢慢地,情况好起来,但资料的最大市场还是那些艾滋病患者集中的贫困地区。与来自艾滋病患者和家属的热情相比,某些专家的冷漠令高耀洁很不满意,6月14日,记者采访她时,她说:“就前两天,我曾经把材料邮寄给中科院的一位知名院士,没几天,材料被原封不动退了回来。”地方政府、民间和专家对艾滋病防治态度的差异,使高耀洁感觉如鲠在喉。
她更大的焦虑是,因卖血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已经进入死亡的高发期,“有一次家里来了12个艾滋病人,今年春节再给他们汇款时被退回了4份,他们都已经死了。”
高耀洁还用自己的收入资助艾兹病人及其家属,但从高耀洁手里放出的钱并没有全部如她所愿发挥作用。去年,她曾给一个父母因感染艾滋病去世的孩子寄去500元钱,后来得知,孩子的奶奶在收到钱后只给了孙子30元,连学费都不够。不久,孩子经高耀洁联系,在山东有了新家。后来,她改变了一贯的方式,花更多的时间去关心那些艾滋病患者的遗孤。
高耀洁说,我这样做是为了那些孩子,说到底是为了我们整个民族,我去村子里,一个小孩对我说,将来要杀人,要杀把艾滋病传染给他爸妈的人。事实上,这样的复仇情绪在不少地区是普遍存在的。高耀洁很揪心,但与需要帮助的孩子数量相比,她明显力薄。
2001年,高耀洁用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给她的“乔纳森·曼恩世界健康与人权奖”的2万美元和福特基金会的1万美元赠款,加印了《艾滋病性病的防治》。她把书送到有关机构委托发放,但她最大的担心是这些书被堆在仓库里或被当废品卖掉。
(《人物周报》200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