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进“审计风暴”策源地

2003-07-2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最近一周,国家审计署“新鲜感很强,完全揭露问题”的2002年审计报告成了焦点新闻。对此,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对审计长李金华进行了专访。

措辞严厉前所未有 反响之大始料未及

李金华说,我没想到这次2002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公布后,在社会上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在这次报告中,有些问题我们确实措词比较严厉,那是因为如果再不予以极高的重视,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财政收入将遭到很大的威胁。所以我再三斟酌措词,是要提请大家对有关问题的重视。跟去年的审计报告相比,今年点名的部门、单位、案件,都不像过去那么多。去年的报告31页,今年的报告只有16页,这就说明它的内容要少得多。

审计是对百姓血汗钱的负责

李金华说,国外有句名言:审计是对纳税人负责——纳税人交给财政部门的钱,怎么花,得向纳税人有个交待。我们国家的审计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实际上是一种财务大检查,就是检查偷漏税呀,应该交给财政的钱是不是交了等等。后来发展到收入和支出审计并举,就是既要求检查税收,同时又要检查财政支出的使用情况。而现在,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变化,即从过去的专查收入或者收入支出审计并举,变为以审计支出为主。

为什么要重点审计支出呢?因为国家每年两万多个亿的财政收入中,一万多个亿的中央财政,都是老百姓纳的税,由财政部分去管理、使用。而到底管理、使用得怎么样,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真实,是不是有效益,这就需要审计部门集中力量监督了。

印象最深的审计结果:决策失误

李金华说,现在看起来有些项目恐怕是在决策上有问题,直接影响效益。比如说,有些机场跟机场之间的距离太近,缺乏大交通的观念。这样的机场盖起来以后,效益没法好起来,客流量很少。当然这不是说机场这个项目没有必要搞,但是建一个什么样的机场,简易的,小型的,还是要一个大规模的,很有必要研究。我到肯尼亚去,那里有个机场建在沙漠上,只有一个跑道。

再有,在投资上,不该投的投了,它就会背上包袱。比方机场建设,不该建的建了,花了5个亿、10个亿,那还只是第一笔钱,它建起来以后还要运转,运转可能每年都要亏损,那可远远不是5个亿、10个亿的数目。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决策不当造成一个长期的损失,这种损失不是一次性的——不用它本身就是一种浪费;用它又会带来许多新问题。所以,一些重大项目的确定,怎么才能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决策,相当重要。

到2007年审计结果全部公开

李金华说,到2007年力争要做到所有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了涉及国家机密与商业机密以外,全部向社会公开。这是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作为政府的一个监督部门,审计不是要去惩罚,审计的价值在于把审计结果公布出去,让社会舆论来共同发挥监督之职。审计的本质是什么?审计的本质就是促进政府行为的公开透明。这样,老百姓的充分知情权才得到保障。(《钱江晚报》2003.7.1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