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界中,人们往往将研究者的学历、职称作为衡量其研究水准的重要标准。民间学者的科研能力往往受到正统学者的怀疑。而评审者对于那些来自民间的研究成绩也没有给予同等的重视。刘庞生曾经于1999年6月,将其《周武王伐纣克殷暨牧野大战时间考》一文转交至夏商周断代工程办公室,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然而在得到了“文稿收到,专家在审阅”的电话通知后,就再没有任何回音。
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业余”研究者,当其试图通过研究成果的评估和审阅向正统学者传递声音的时候,刘庞生失败了。正规的科研单位与民间的研究群体之间很难沟通。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实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疑问,只有在规范体制下的学术研究才是唯一有效的吗?体制内的学者与民间学者之间的隔膜能否消除?民间的跋涉者们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学术道路呢?(《社会科学报》200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