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银形容治沙的日子,“受骡马的苦,吃猪狗的食”。近20年来,他先后承包了22万亩的荒沙进行治理,沙漠一点点变成绿洲。1997年林业部门评估,老石最早承包的6万亩沙地里的林子值3000多万元。按照老石早先的投资计划,大概到1989年就可以把成椽、成檩子的树木间伐出去一些,逐渐收回成本。可国家限额采伐审批程序比较严格,老石始终没有拿到采伐指标。到了1998年,石光银种下的这片林子被国家划成了生态林,生态林不能砍,石光银一分钱也取不出来了。
因为投资治沙,老石已经欠债500多万元,每年只能靠贷新款还旧贷勉强维持20多万亩林子的管护。
老石提出,能不能把已经有生态效益的6万亩林木交给国家,林业部门能对他十几年来的投入给点辛苦费就行。县里说,没有收的政策,不知道该怎么收。即便收了,以后每年的管护费谁来出。2001年,国家启动了三北防护林第四期工程,每亩人工造林投资为200元,如果按照这一标准,石光银应获补偿1000多万元;1998年,国家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每亩人工造林投资为300元,如果按照这一标准,石光银应获补偿2000多万元。“都是给国家造林子,我造的林子咋就‘三不靠’?”石光银想不明白。(《中国青年报》200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