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电话采访时,正在肉店后铺家中的陆步轩告诉记者,这些天手机几乎被打爆,已经有一二百家单位来联系要聘他——“漫卷诗书喜欲狂”!
记者问他:从北大毕业分回县里的工厂,再到厂倒闭后如今卖肉为生,究竟何以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他说:我比较内向,更不会见风使舵。
记者又问:自己有没有责任?
3秒钟的沉默后,陆步轩掐断了手机。
网上盛传“上海影视艺术表演学校”向陆步轩抛出了绣球。莫非是空穴来风?校长王勇说:看到消息时第一感觉是太浪费人才了!我们学校急需汉语言文学老师,但我们如果聘用,肯定需要先面试,他要证明确有真才实学。
据说,北大教务部长李克安曾表态:如果需要,学校愿意为陆步轩提供必要的帮助。但他也说:出了校门就是独立的人,打拼路子很多,谁规定北大的学生就不能卖肉了?现在大学生动不动就抱怨就业难,多元化的社会,肉能卖得好,也是出息。
陆步轩的大学同窗、人民日报社记者崔士鑫在电话中说:我都懵了,真是当年的那个老陆吗?大学四年,他外向、乐观,书也读得好,还担任过班干部。真不知是怎样的生活磨砺,使他现在变得“内向”。我也要问一句,急需人才的西部,人才是不是多到了北大毕业生可去卖肉的地步?这样的用人机制用人环境,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呢?(《解放日报》200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