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仔细琢磨起来,“上海学”的提法值得商榷。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必须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的研究方法,否则它就不能成为独立自主的学科体系。“上海学”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的研究方法吗?在那所大学的课程教学大纲中,我们似乎难以得到满意的答案。上海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民俗风貌等,这些严格意义上是上海地方志、文化史、社会学和民俗学研究的领域范畴,把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拼凑成一个“大杂烩”,再冠之以“××学”的称号,这至少在学术研究上表现得不够严谨。
“上海学”要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显学”,就必须经过严格的学术考验,比如,它是否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否形成专业的研究队伍,它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等等。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研究都可以上升到“学”的高度。上海研究要成为“学”,还是需要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功力。
划分学科的态度必须是严谨的,动不动就弄个“学”,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学术态度,也是当代学人浮夸虚躁的学术风气之体现。(《解放日报》20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