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出版界一度兴起地域文化热,《书摘》杂志顺应这种需要,开设了一个不定期栏目“一方水土”。不料,1996年第7期的一篇文章,却莫名其妙地引火烧身。
那年夏末秋初的一天,接到某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告诉我们,河北方面来了两个人,向他们告状说《书摘》杂志刊发了诬蔑河北的文章,造成了恶劣影响。主管部门问是否有这回事,并要求我们去面见来人,解释清楚。我们感到如堕云里雾里,后来才明白,“犯事”的是那篇题为《“老”、“实”、“忠”、“厚”的河北人》的文章。
这篇文章,原本摘自一本名为《人文中国——中国的南北情貌与人文精神》的书。我们摘选的是该书第十三章。作者对一向被评价为“老实忠厚”的河北人,进行这样的分析解释:“‘老’可解释为老成、老实,又可解释为老滑、老道,这样便可一语道尽河北人的诚实与不诚实。‘实’字,可解为实在,也可解为实利主义、实用主义。
作为这篇稿件的编者,我本人就是在河北出生并长大的,并不觉得有什么恶意。但当时我还是陪杂志主编一起,赶到位于景山后街的河北饭店,见到一男一女两位河北省委宣传部的来客。听说带队前来的是一位相当级别的人物,不过一直未曾出面。那位女同志表情严肃,讲河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看到了这篇文章,认为有严重的政治问题。我们十分诧异,只好耐下心来解释,文章中的观点不过是一些见仁见智的见解,和政治根本就不沾边。到最后,他们答应将我们的意见带回去,向上级汇报。后来我们从别的途径得知,实际上就是程维高本人看到了这篇文章,大为光火,才指派人来京的。
过了一段时间对方不肯罢休,回话说一定要我们在杂志中道歉,同时还要刊发对方提供的一份反驳文章。不用说,这篇文章,当然应该是经“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审阅过的。为了顾全大局,我们只好在该年第12期杂志中,刊发了一封信,表示“接受河北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批评”。同时刊登了一篇对方提供、要求全文刊发的署名“冀一民”的题为《“老”、“实”、“忠”、“厚”的河北人写了些什么?———致〈书摘〉编辑部》的文章。
其中一段写道:视稳定为珍宝,这正是河北人民觉悟高的表现,是河北人民顾全大局、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生动体现,这又何罪之有?作者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很为河北人“产生不了反叛的离心力”而惋惜。我们倒要问:你究竟要煽动河北人民对谁“反叛”?鼓吹河北人民产生什么样的“离心力”?……如果任其流布,将起到瓦解群众斗志、涣散人心的作用,甚或干扰破坏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
那期杂志发出后,编辑部接到许多电话和来信,说现在都是什么时代了,还读到这样大批判气味浓烈的“文革”风格文章,简直岂有此理!
虽然这件事情与媒体中披露出来的他的种种不良行径相比,只不过是一个荒诞剧中的小插曲,但却也足以能够反映出主使者的那种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意见的做派。更从反面证明,正常的舆论监督、制度约束,对于一名行使权力者具有怎样的重要性。(《深圳商报》200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