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惊天新闻让许多人不由得回眸洗衣机市场:2003年之前,国产品牌企业占据了洗衣机市场80%的份额,海尔、小天鹅、荣事达、小鸭四大家族占据了60%以上的份额。到了2003年,荣事达已经婆家几移,连自己姓什么都快不知道了;小鸭则被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收购,前途扑朔迷离。四大家族中硕果仅存的只有海尔了。至于海棠、水仙,早已凋零;白菊、威力,也已经青春不再。
是什么原因促使“小天鹅们”走上了这样一条不归路?
其实,中国家电业的大环境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好过。经过20年的共同努力,中国主要家电产品的产量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就洗衣机市场而言,2001年,中国农村市场的洗衣机每百户仅为29.9台。今后10年,仅中国农村就需1.62亿台洗衣机,而且中国的高端洗衣机市场也正在迅速崛起。可惜这样的好光景很难有小天鹅的机会了。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蜂拥而上洗衣机生产线100多条。在产品严重同质化和市场需求潜能不能够迅速放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盲目迷恋规模和过度依赖低端价格战,洗衣机企业陷入了跟其它家电企业一样的怪圈:拼命地生产、库存,然后降价——以亏损的方式把产品卖掉。在市场供大于求的竞争压力下,“小天鹅们”简单地采取了减少性能,一味地降低价格来获取市场份额的策略。而在产品质量、服务及新品开发上,越来越力不从心。2002年每台小天鹅洗衣机实际亏损110元。
“小天鹅们”的折翅断羽给中国洗衣机行业带来沉重的反思。随着洋品牌生产基地向中国市场的转移,国产品牌企业以往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渐渐失去,那种仅仅依靠价格战而忽视或无力进行产品研发的企业,在洋品牌的技术和价格的双重压力下,最终难逃被逼出局的命运。
还是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得好,惟有“中国创造”才能超越“中国制造”,才能战胜“外国制造”。(《市场报》20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