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条好消息却并未带给人们应有的喜悦,“开通”之后再复沉寂,已经有过多次了。
统计显示,阜阳机场开航后,2000年全年旅客吞吐量仅为7000多人次,也就是说平均每天在这里上飞机的旅客还不足20人。据测算,每人一次登机成本要花3000多元,而一张机票最多不过千元。到2001年11月,阜阳机场该年度累计换算旅客吞吐量才只有2900多人,连上一年度的一半还不到。想当年该市政府一声号召,全市800多万群众你300元,他50元地节衣缩食倾囊相助,大家盼望着这一3.2亿元的巨额投资能够带来企盼以久的“洼地效应”,为阜阳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可事实却背道而驰。机场在一片喝彩声中开航后,便埋下了“祸根”。这一年,阜阳财政终因扛不住每年数百万元的巨额负担,而被迫急令机场停航。
阜阳市有关领导在反思机场建设时说,建设这样规模的基础设施,必须考虑三要素:一是有财力建;二是建成后当地有财力支撑其运营;三是有客货源或有潜在的客货源。三要素有一点不具备,都不能上马。(《经济日报》200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