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主旋律片子拍得好的不多,许多主旋律片子给人留下了概念化和说教的印象。
其中的误区,一是命题创作。艺术家不是有感而发,而是奉命办事,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像完成考题一般。这样一来,其故事怎么能不僵硬,其人物怎么能不死板。如上海电视剧创作,有一阵总是跟着重点转,南浦大桥、南北高架、内环线等,几乎每个重大工程都留下了一部连续剧。这样的主旋律片子,目的是为领导的业绩树碑立传,又怎么能吸引观众呢?
二是把主旋律题材的含义理解得过于狭窄。有人认为,美国的《拯救大兵瑞恩》、《空军一号》等,都是美国的主旋律影片,因为它突出了美国政府在危机、战争中珍惜每个生命的主题,无疑是在讴歌美国的正面形象。但这样的作品在我们这里能不能拍都成了问题,如《空军一号》,能把总统作为艺术虚构的对象,可见其创作没有禁区。而我们的一些主旋律片子,只见事件,只见场面,只见工程,只见业绩,就是不见艺术作品中最为重要的活生生的人。连人都写得不可信、不可亲、不生动的作品怎么打动观众!
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东西,都构成了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如果这一点能被我们的艺术创作者所认同,那么,主旋律的天地无疑是十分宽广的。(《社会科学报》20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