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外交部为何首先向公众开放

2003-09-1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9月6日上午,以“走进外交部”为主题的外交部首次公众开放日活动在京举行,35名关心中国外交事业的公众参加了此次活动。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部长助理沈国放参加活动并与公众进行了交谈。

在中国,人们对“某某重地,闲人免进”都不会陌生,更不要说外交部这样的国家政府机关了。党政机关为何如此拒百姓于大门之外?有专家分析,一是还没有完全摆脱“衙门”的影子;二是出于安全、秩序或保密的考虑。

一扇对普通民众从未开启的神秘大门突然让人有接近的机会,其中隐含着哪些深刻的含义呢?我国为何率先开放外交部呢?

国际关系领域一位专家说,我国外交必须在真正意义上与大国地位相适应。适时适宜、与时俱进调整外交政策、改善外交形象、缓解国民情绪、重塑外交形象,已是迫切之需。而外交部率先开放恰恰最能够对内对外展示我国的外交策略与风范。外交部的开放仅仅是一个起点而已,“政府其他部门极有可能跟进开放,当然,这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一定时间。但无论如何,亲民、透明的政府形象正在逐渐形成。”

著名经济学教授陆宁认为,外交部此举是一种政治和民主进步的标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外交活动关系到的不仅仅是政治大事,更多地体现在经济的交流上,在外交事务中就必须更多地了解人民、体察民情、倾听民声。这是政府职能部门观念的转变,是一种政治进步、民主进步。”

“像外交部这样的部门都开始跟老百姓亲密接触了,这无疑为其他政府部门亲密接触老百姓开了一个良好的头。虽然只有一点点,但是足以表明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迁。”(《中国商报》2003.9.1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