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反思高校招生“以分数取人”制度

2003-09-2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中国高校招生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一直是科举制的基本原则:“以分数取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原则是社会公平的象征。但如今,这一原则正在制造社会的不平等。

如今的孩子为了上大学就必须进重点中学、重点小学。为了进重点,就要培养“特长”,乃至家长斥资近万元给孩子买高档乐器,其他各种开销更是不一而足。这笔“灰色学费”,使“义务教育”名存实亡,甚至使“义务教育”成为一般老百姓最大的家庭负担。

日益高涨的灰色学费,结果是把花不起钱的家庭的孩子淘汰,弱势阶层将失去进身之阶。因金钱而造就的阶级分化将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被固定下来。缺乏基本的社会流动,将培养各阶层间的隔膜甚至仇恨,破坏社会的稳定。如果有钱阶层垄断了国内的一流大学,这些大学就会在自己的校园内制造精英阶层之内的“近亲繁殖”。即使学生成绩优异,但由于他们在校园里接触不到其他阶层的子弟,眼界越来越狭隘,最终丧失了对社会的理解力。

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改变高考制度,把弱势阶层送进高校,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大学校园。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在美国的大学录取中,所谓“高考”(即SAT测验)分数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学生能否克服不利的家庭与社会环境、能否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是否是在弱势阶层中奋斗上来等等,都成了大学取舍学生的重要依据。

学生的素质,并不仅仅是分数,还包括他们的个性、精神、对社会的认识、战胜艰苦环境的经验。而这些是目前的高考所无法衡量的。(《新闻周刊》2003年第34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