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争来“夜郎”又如何

2003-09-2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河南、湖北有关诸葛亮《隆中对》出自何处的争论尚在继续,贵州、湖南又为“夜郎国”产自何方骤起“战端”。对名人、掌故的原籍、发源地认证之争成了近年来的热点,不仅文人介入,而且各地政府也卷了进来。

以中华之广大,历史之悠久,找个名人,寻点掌故,并非难事。如今人们有了钱,愿意追求精神享受,某地贴上个历史、文化标签,就可能吸引众多游客,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争相论证自己是某名人原籍、某掌故发源地,甚至不惜工本,背上个“骂名”也不在乎。

名人、掌故果真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么?“夜郎”自大、自负的贬义尽人皆知,但它原籍何处却并不为人关注。贵州六盘水、湖南新晃为之争得一塌糊涂,即或有了定论,又有多少人愿意专程前往?

地方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还在于地方政府的工作思路和正确决策,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则兴,不切实际、作秀炒作则衰。(《工人日报》2003.9.1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