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30日,马洁看到无人的教室里有一个书包,他打开书包想看看是谁粗心将书包乱扔,没想一个手机出现在眼前。马洁便把手机放进了自己的书包。随后几日里他惴惴不安,但毫无动静。从此以后,他一发不可收。5月17日,马洁作案后被一位失主认出,交代了盗窃事实,手机、好易通、随身听、收音机等赃物被查扣。9月18日马洁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当检察官讯问马洁为什么这么做时,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高中阶段我一直是三好学生,原本很恨小偷,可是到了大三以后,眼见别的学生手机、钱、女朋友啥都有,而我啥都没有,心里很不平衡。因为我上学,家里穷得一贫如洗,妹妹14岁就辍学去打工。快毕业了,我就是不想当好孩子了。”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刘邦惠教授说,马洁由一名“好学生”堕落成一名盗窃犯,固然与他贫困的家境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他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在我国能够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上中学时学习成绩就很优秀,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进入大学后,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优越感没有了,心里产生不平衡。如不能调整心态去适应环境,日积月累就容易形成心理疾病,一旦外在刺激过大、自我调节失控,就会走向违法犯罪。(《检察日报》200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