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柳青:“文学是愚人的事业”

2003-10-0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在一次“作协”会的发言中,柳青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作家“要把60年作为一个单元”。

1952年5月,柳青从北京来到陕西长安县皇甫村,一扎下去就是14年。

这十多年间,柳青与皇甫的人民结下了生死情谊。柳青一直患有严重的过敏性哮喘病,“梁生宝”的原型王家斌,便与人进山冒险打狼,因为他们听说狼油能治病;柳青妻子马葳不堪精神侮辱,投井自尽,长安县干部群众站出来,安排柳青家庭,照顾柳青子女;柳青病重,正无依靠,他们赶来了,一次次背柳青去医院……1978年,柳青被疾病夺去了生命。柳青骨灰安葬那天,镐河两岸的乡亲们纷纷来到神禾源,向柳青告别。老乡们说:“柳青活着是我们的人,死后也要和我们一样埋。”

虽然身处群众之中,可对于作家柳青,却总认为还应当更深入地了解群众:了解他们心理,他们特定情况下的活动,甚至发怒时的骂人……

皇甫村有个女人,颇能骂街,常常张嘴就来,一两个小时不重样。柳青是“县上”干部,又是知识分子,大家很尊重他。这女人没对柳青张过口。但柳青不满足,因为这特殊语言的生动非寻常可比,需要了解,故一次将这女人一只鸡隐匿,然后蹲在一边,听那女人上天入地地骂,毕后上前致歉,原鸡奉还。

熟人之间偶然碰触,这种情况多见,容易把握,生人呢?长安县城边,有高坎,下面是做小买卖的商贩。柳青上了高坎,故意蹭下几块黄泥,惹得人不高兴。那反应有怒目,有叫骂,有忍让,人之情态,由此可见一斑。

《创业史》中有一重要人物——姚士杰。这人表面上装得一本正经,但却以堂姑父的长辈身份,奸污了在他家做活的妻侄女素芳。姚士杰是男人,他的心理柳青可以揣摩,可素芳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呢?为了写得真实,柳青向妻子马葳询问,相互探讨,最终将这段表现特殊情状下的人物心理刻画了出来。

柳青写《创业史》,就是想把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过程,用艺术的笔触展示出来。这个过程,他是亲自参与始终的,而且常常以一名农民、社员的立场,直接置身其中。

1960年4月,《创业史》出版前一个月,柳青便将该书稿酬16065元一分不留地捐献给了王曲公社,用以修建农业机械厂。后来他又为给生产队安装电线花去了自己全部积蓄,最后弄得不仅无分文存款,还欠了出版社的债。

1962年4月,由于饲养管理不善,皇甫各生产队普遍发生牲口死亡现象。柳青停止了《创业史》第二部的写作,同公社干部一起,检查了全公社各生产队饲养室,和饲养员一起分析情况,总结经验,最后执笔写了《耕畜饲养管理三字经》,油印下发给全公社的饲养员。

1972年,正在接受“审查”的柳青,听到陕北亲友告知,当地因连年干旱造成集体经济困难以及人民生活艰苦的状况,“于心不安”,不顾当时“形势一片大好”的宣传口径,写出《建议改变陕北的土地经营方针》的文章,提出“陕北地区不宜于着重发展农业生产”,而“气候、土壤和地形是天然的最理想的苹果产区……”

1958年时,《创业史》虽还没有显身,但柳青已深入生活6年多了。中国青年出版社预感到他可能在酝酿大作品,便在当年5月,向柳青约稿,并要求确定出书关系。不久,柳青回信:“我的小说第三遍稿,还远没有写完。写完后,还要发表,发表后才能谈到出版问题。我的想法是在离出书还很遥远的时候,不作任何过早的协议,给自己增添心思。”婉言谢绝了签订约稿合同。

柳青在皇甫村呆了十年,但从不随便介绍经验,决不轻率讲话,也不随便会见记者,不拍照。一次,电影厂的同志来,说是出于宣传需要,要拍几位长期生活在农村,并在创作上有成就的作者的新闻片。当时需要拍一个参加劳动的场面,但柳青觉得自己除去写作,参加基层工作外,基本没有参加体力劳动,感到很别扭。但为了“配合”,就勉强拍了,“事后越想越后悔,十年没作假,这次作了假,今后再不干这样的蠢事了。”

(《人民政协报》2003.9.2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