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达尔文的惊愕

2003-10-1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从1831年至1836年,达尔文乘英国皇家海军舰艇“贝格尔”号作环球考察。

一次,在非洲,他访问了一个边远的原始部落。这里的人群竟还过着十足原始的生活,住的是山洞或树窝,吃的是野果和捕获的禽兽,甚至“茹毛饮血”习以为常,也没有衣服穿……这种边远人群的生活方式,已够令人惊奇了;当达尔文进一步了解到,当地人有个可怕的习俗——要把年老妇女放逐到深山里任其饿死,达尔文更是惊愕和不解。他通过翻译问他们为何要这么干,部落酋长答称:妇女的任务是生孩子,年老的妇女没用了,留着她们干什么!又说,妇女生的孩子可以传宗接代,是有用的,但在没食物吃的时候,一部分孩子也可以当食物吃。

这个“逐老吃幼”的习俗和文明社会最基本的理念——尊老爱幼,相距太远了。怀着悲悯之情的达尔文决定要帮助这个野蛮群落做点什么。后来他花了大价钱买了部落中的一个男孩,把他带到伦敦,他要把这男孩培养成一个文明人。十六年后,男孩长大成为标准的文明青年了,达尔文便托熟人把他带回自己的部落,希望他能改变他的部落的一些野蛮习俗。

一年之后,达尔文又一次来到非洲。他急切地想找到那个青年,但却找不着,便去问酋长,那个青年是否回来了,现在在哪儿?酋长平静地回答:“回来了。我们把他吃了。”

这回,达尔文的惊愕和失望,可说达到了顶点,他万万想不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他连连发问:“为什么?为什么把这么好的人吃了?”酋长说:“他什么也不会做,留着他没用。”

达尔文曾在日记里记载了自己这次判断和行为的失误,深感一个种族遗积下来的问题,绝不能依靠一个或几个人来解决。从野蛮到文明,有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而且,人只能适应环境才能有出路,否则,哪怕再高明也会被淘汰。这些感悟使他对“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更增添了信心和理念。(《今晚报》2003.10.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