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不仅仅形象描绘香港回归祖国的一个历史横断面,还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成功诠释了交流与沟通的主题,揭示了不同地域、文化、年龄、性别、知识背景之间的观念差别和文化差异。剧中我先遣组何组长不懂外语,不擅外交,因而在与英军上校劳伦斯的沟通上出现了不小的障碍,一些想法因为缺少了交流与沟通而不能实现;与此对照,时涛作为非常有现代感的新型军人,非常重视与英军和媒体的交流,懂得沟通的方式,时涛在履行驻港人员有关职责和后来的军事对抗演习中,取得了超过上一代优秀军人的突出成绩。
从文化品格看,剧中人物的台词对白精到妥帖,体现出编剧很高的文学修养,不少细节也别致生动。如,该剧写驻港士兵抢着打扫卫生,却遭到清洁工的反对,认为那是抢她的饭碗。许许多多像这样的细节,让观众们对香港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能够使人们对文化的差异进行更为充分的理解。
像精美的菜汤表面漂着木屑杂质一样,这部电视剧也存在着些微不足。一是字幕中的错别字,如第8集,“眼看要泱及周围”,“泱”应为“殃”;第13集,“临死不屈”,“临”应为“宁”;第2集和另外1集,“谴散金”,“谴”应为“遣”,等等。建议电视播出管理部门采取一字千金的处罚措施,净化电视剧的相关文字内容。二是个别细节、情节有待商榷。如第19集,当演习进行到紧要关头时,出现了4位指挥官长时间搂抱的镜头,显得有点儿过。
(《北京日报》200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