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营企业中沿袭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企业,做老板的往往摆不正当法人代表的位置,总经理和其他高层人员形同虚设。
不少名义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却存在着明显的官办特点和官商习气,人际关系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干什么事情都得左右逢源,哪里还有精力来考虑如何抓企业的发展大计?
一位曾在某省国有重点企业担任产品开发部经理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是非常优秀的管理人才,可他的年薪不足6万元。高素质人才只得到低价位回报,这位经理干了两年便“跳槽”到了一家愿出30万元年薪的外资公司。
在今年4月成都市举行的人才招聘会上,一家生产通用零配件产品的企业,大幅广告上却把无学士、硕士学位的人才拒之门外。当时去了6个有高学历的人才,不久就发现在这里干纯粹是浪费自己的专业特长,到8月底已经走掉了5人。
四川省有一位搞了20多年皮革加工专业的高级工程师,一些无名气乡镇小皮鞋厂老板开出诱人的高薪聘他去搞仿冒产品,他一一予以回绝。他说:“要是与‘发歪财’的企业搅在了一起,挣钱再多,晚上也睡不好觉”。(《经济日报》20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