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特首都利雅得往北开车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村庄。绿油油的庄稼一望无际,一帮男人正在收割圆白菜。但他们既不懂英语也不懂阿拉伯语,他们都是来自孟加拉的劳工。在这个村子里,从修路的建筑工人到商店的店员、甚至羊倌都是外国劳工。在村子里转悠了很久,终于发现了几个沙特人,他们五六个人围坐在一起悠闲地喝茶、喝咖啡。在沙特,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基本上都看不到沙特本国人劳动的身影。
根据沙特劳动部门的统计,有工作的沙特人一半以上是公务员。但是,没有办公桌、每三天才上一天班的人大有人在。沙特本国的劳动人口只有300万,支撑这个“不劳动”社会的是400万外国劳工。沙特很多民营公司也聘请外国人担任管理和经营者。
唾手可得的石油财富造就了沙特人不劳动的习惯,一位王室成员说:“这样下去国家早晚有一天会毁灭。沙特公民一定要工作。”
沙特政府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政府规定企业雇用员工时沙特人的比例至少要达到3成,现在也有沙特人从事以前只有外国劳工才肯做的保安和司机等工作,但他们的工资却是外国劳工的5倍。(《参考消息》200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