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嘉煌的父亲是被世人称为敦煌守护神的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母亲则是被称为敦煌痴人的画家李承仙。
常书鸿1994年6月23日辞世。为了完成父愿,常嘉煌辞去了日本的工作,和母亲回到敦煌。他们选择了距离莫高窟59公里、靠近党河的古河道上,作为现代石窟的地址。
常嘉煌对现代石窟艺术工程的构想:一是把被帝国主义盗往国外的那批艺术品复原到窟壁上的海外遗宝窟;二是保存父母从事了半个世纪的敦煌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中最出色的是一个贞观十六年唐代的220号洞窟,被公认为是敦煌壁画里面最精美、艺术性最高、保存得最好的洞窟,父母对它采取了相应的抢救性研究。3年前,母亲还花了4个月时间,找出了整幅壁画上所有的小残破颜色,经敦煌研究院的化学变色分析后复原了这个国宝。
开凿现代石窟需要大量资金。毕业于兰州美术专科学校、醉心于西方油画的常嘉煌,为了筹措建设资金,经常奔波于日本、北京和敦煌之间;他不得不将自己变成一名商业画家,用卖画所得支付现代石窟的开凿费用。6年里,常嘉煌花掉了半生的积蓄,母亲将自己节省下的部分医药费也投入其中。
前两年,78岁的李承仙每天走80多级陡阶到石窟里,再上到架子上去画画。这对她来说非常不易,所以她干脆一画就是一天,连那些民工都被她的精神感动。然而,2002年12月,李承仙却被确诊为癌症晚期。2003年8月28日凌晨4点,李承仙去世,享年79岁。
如今,现代石窟已在近10层楼高的断崖上,挖掘了300米通道,完成了5个洞窟。
(《家庭生活报》200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