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马克思又敏锐地注意到了欧美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与其早期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1870年以后,欧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很可能度过了其原始积累阶段的经济危机,通过一系列的生产关系自发的调整,而非通过一系列的社会革命,进一步容纳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对欧美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些新的估计。晚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特点的概括和变迁模式的分析,反映出马克思对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可能要走“变迁发展”之路的分析。
简单地说,大工业生产方式的根本经济特征是:资本的私人性越来越少,资本的社会性越来越多。因此,未来社会应该是:“社会财产+大工业生产+股份公司=现代社会主义”。
晚年马克思关于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构化变迁的思想,不仅对我们科学地回答“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提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当代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一,现代社会主义必须要“利用资本主义一切肯定的成就”,如股份公司的生产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和国民教育对提高人力资源的功能;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的大量的中间阶级的必然性;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以及经理阶层作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等。
第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营管理方式,如股份公司等,都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资本的性质无关,现代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
第三,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必然形成大量中间阶级。因此,现代社会必然是以知识阶级或中间阶级为主体的社会。知识阶级或中间阶级与法制化的政治需求具有同源关系,因此,现代社会必然是民主法制的社会。
第四,科技和国民教育是现代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要素。
第五,现代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成为现代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第三产业的出现,使第二产业的阶级矛盾逐渐弱化,让位于第三产业的阶级矛盾,这类矛盾很可能以“知识的垄断与知识的人民性”之间的矛盾形式表现出来。
第六,股份公司很可能是未来“社会财产”的重要实现形式。生产者持股很可能是未来“社会所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社会科学报》200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