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症深深困扰着人类,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于是,这些患者中一些幸运者,相继认识了陈秀琳这位中医学界赫赫有名的骨科专家,她集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医治之大成,古为今用,创造出一套独特的“养肝益气舒督疗法”,填补了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无特效的空白,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医学成就和造诣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评价。
那是一个星期二的早晨,一位小伙子来到了陈秀琳教授所在医院,只见他热泪盈眶,双手举着一面精致的“当代神医”锦旗,连连说道,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给我的生活增添无限的光彩。这个小伙子就是山东青岛的陈德良,大学毕业后他顺利分配到机关工作,同学及亲戚朋友们对他羡慕不已,春节,他高高兴兴地回家了,除夕之夜,本应该全家欢天喜地恭贺新年,可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就在那天,他髋关节疼痛、低烧。在医院拍骨盆正位片,脊柱正位与侧位片,化验血HLAB27(+),确诊为强脊,当听此消息后犹如晴天霹雳,虽然四处投医仍无更好的疗效,病痛不断上延至颈椎,使头活动受限,慌忙中查阅书典,但得到的却是模棱两可的答案,难以让人接受,甚至连发病原因都不十分清楚。小陈才刚刚27岁,刚刚走进五彩缤纷的青春时光,就遇到这种病痛,自已谈了多年的对象也要与他分手,天哪!这该怎么办?无助中,同事意外地从报刊中读到了全国著名的骨科专家陈秀琳教授成功治愈多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消息,欣喜中的他匆匆拨通了(010)67036692的热线咨询电话,通过电话联系,他怀着一颗质疑的心来到北京市永定门东街中里3号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施恩医院,在陈教授的诊室里,小陈木讷地站着,脑子里忽而热血沸腾,忽而又是一片空白。他想走遍了全国多少家医院,求见过多少妙手名家,用过多少中药与西药,均不见任何疗效,难道面前这位陈秀琳教授真的有“回天之术”吗?
陈教授看着他那质疑的目光,一边给他认真检查,一边耐心地询问病情找出病因,然后陈教授诚恳地告诉他,你的病会治好的。一席话使陈德良的心平静了下来,积极配合陈教授为他治疗,他拿着陈教授为他开的两疗程的药物,回家每天坚持用药治疗,大约用药不到20天病痛就有所减轻,当两个疗程的药用完后,小陈髋关节疼痛消失,四肢和腰部活动灵活,连忙又购买了一个疗程的药巩固治疗,从此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他的喜悦之情无法形容。
其实来陈教授这里诊治的患者,大都是去了很多地方治疗,病情却仍然在发展,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因此不少人都是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到陈教授这里治疗,正如俗话说的“有病乱投医”,但在陈教授这里却真的抓到了“救命草”,从此告别顽疾迎来了新生。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陈教授的成功也绝非偶然。1942年,陈秀琳出生于山东一个有名的中医世家,少时就在父辈的指导下苦读了中国四大医典。1961年,19岁的陈秀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白求恩医科大学,聪颖和勤奋,使她很快展露出过人才华。在临床实践中,她耳闻目睹了许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弯曲、终生残疾,心情十分沉重,便立下宏愿,用智慧和爱心为患者解除痛苦,于是她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勤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总结传统医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见解,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终于成功地研制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养肝益气舒督疗法”。“人之所有者,血为气耳”。陈秀琳教授引用《素问·调经论》说:肝藏血,肾主骨生髓,气血调和,运行全身,外而涵养皮肉、筋骨,内则灌溉脏腑,是人体功能活动的基础。“养肝益气舒督疗法”主要是提高肝肾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养肝以调整气血,使四肢百骸有充足的气血营养,益髓以强健筋骨,将气血带入骨骼,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人体之阳气,舒之则畅通。陈教授采用“养肝益气舒督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1~5个疗程治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数以万计,得到众多患者及医学界的充分肯定。
30多年寒来暑往呕心沥血,30多年严谨治学千锤百炼。陈教授在医治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方面的研究终于获得了突破性的成功,并屡试屡验。37岁的北京通州区张先生患强直性脊柱炎已8年,病情已到了晚期:髋关节严重疼痛,驼背,脊背僵直,不能自由转身,血色素、红细胞减少,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加,PF阳率22%,X线表现关节模糊不清,关节附近骨质疏松,前后纵韧带及脊柱间韧带钙化,脊柱呈竹节形状,经陈教授三个疗程药物调理后,疼痛消失,脊柱前倾时,两点距延伸长度增加了4厘米。胸廓扩张长度增加3厘米,其它各项检查指标也明显改善,他又购买一疗程的药巩固治疗后,张先生的脊柱及关节活动恢复正常功能,已经正常工作。
江苏的王先生患强直性脊柱炎3年了,脖子总向左边歪着,身体总向左边斜着,而且十分疼痛。为此工作受到影响而下岗了。他曾多次到各大医院服药治疗,病情仍不断发展,后经人介绍来到北京市永定门东街中里3号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施恩医院,经陈教授3个疗程中药调理,病情痊愈了,不久他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
每天她都会收到许多患者的来信,通过她桌上的010—67033362电话咨询病情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是的,陈秀琳教授与患者之间有一个难以割舍的“情结”,那就是爱,对患者对生命不渝的爱,对自己事业执著的爱。
依然是那幢普通的楼房,依然是天天在那里坐堂门诊,虽已过花甲之年,但陈教授离不开她的亲于斯、情于斯的诊台。(《城市晚报》200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