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许多老人的生存状况。一道道简单的就是迈不过去的门槛使他们晚景凄凉。怎么办?有条件者,住房最好与子女保持“一碗汤距离”……
2003年5月至7月,一篇题为《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的报告文学连载后,引起了读者强烈共鸣。该书作者曲兰采写的三个社区数十个空巢家庭,代表了我国老年现状,揭示了社会问题,反映了解决的急迫。权威数据支持着曲兰的具体描述。目前,我国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城市空巢家庭已达36%,预计2010年达到80%以上。在社会养老未能完全取代家庭养老之前,该数字意味将有更多老人抱憾而终。如何确保夕阳红,急需政府和社会各界改写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
曲兰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母亲,在她进入40岁时就清醒地意识到“这代独生子女会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124”的现实(一对夫妻、两个家庭,四位老人)使独生子女不可能承接传统接力棒。那么,从家庭养老走向社会养老则是必然选择。2001年,《北京文学》约关注老年问题的曲兰撰写已成社会之患的空巢,以期引发政府关注及改变。
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曾撰文:“我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1岁,城市人均寿命77岁,但其中10到15年的生命质量较低,疾病缠身,痛苦不堪。”曲兰在三个社区数十个空巢中见证了低质量的生命。她选择了公务员集中的团结湖社区;主体为动迁户的潘家园社区;知识分子聚集的社科院社区。三个社区及与“红枫妇女热线”的座谈让她有足够的例证说明:“孤独是件外衣,疾病、贫困、丧偶、边缘化是内容。”
曲兰在公共汽车上遇一提篮子的老人。售票员催她买票,老人吃力地说:“容我喘口气,我这胳膊疼得抬不起来。”曲兰问她:“去医院瞧了吗?”“哪有钱呢。”她叹气:“老伴得癌症了,家里的钱都给他看病了。家里只要有个得癌的,你就填吧,无底洞。”她告知曲兰,她厂里有两个得癌的,一个吃药,一个投河,了结了自己与家人的痛苦。亲历个人及家人疾病的她总结:没病就是发财。
“未见其人,先闻其味”是空巢的共同特征。曲兰每次走进“霉味、体味、土味及怪味”的空巢,其味道熏得她次次都有“未进其门,便想逃离”的冲动,但她要硬着头皮将苦涩味道告知读者。脑溢血让卓老太在床上躺了6年,她看了6年视线所及——天花板。经受了6年家人由精心伺候到久病床前无孝子,甚至保姆的冷落。忍受了2000多天与世隔绝的痛苦。头脑清醒的卓老太渴望国家早日出台安乐死。
80岁的夏大爷一条腿被截肢。一天,他栽倒地上。心里想挣扎着起来,身上就是动不了。“就这么死了”,夏大爷悲戚,同时寄希望奇迹出现——定居上海的女儿回来。恰在这时,奇迹出现了。女儿自责,但不能留在父亲身边,她给父亲找了帮忙的人。后来,女儿终于将老父接至身边。
陈教授每天哆嗦着饭盒去食堂打饭。1995年春节,他学生来看他,叫不开门。学生知道老师有把钥匙在数学系。待学生打开门时,老师躺在地上,还活着。他有气无力地说:“我躺了三天了。”大家将他抬到医院,不幸,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的陈教授永远躺下了。
下楼晒太阳这一简单之事,于很多老人精神上是奢求,行动上如长征。一对90高龄老人,商量了几个月下楼晒太阳。终在冬日晴好的某天,相互搀扶着走下五楼。猛一接触天地和太阳,视野对耳内迷走神经的刺激使两人同时感到天旋地转,不得已坐在花坛边上。时遇居委会主任,与他们打了招呼。傍晚,主任惊讶他们还在原地,依偎着哆嗦。老头说:“没力气上楼啦。”主任忙叫几个年轻人把他们背上五楼。从此,他们再不敢下楼享受太阳。
老年期是人生的丧失期,失掉金钱、健康,甚至配偶。据资料:半年内,失去配偶者的死亡比例是正常人死亡的7倍。心脏病和中风是主要症状。失去配偶导致的心理疾患比生理疾患更为严重,但人们往往重视身体,忽视心理。曲兰比喻“失去配偶的老人如同两个磨合得凹凸合适的球体,突然失去一半,另一半便空对天地,所谓人生圆满尤在此时凸显了拥有的重要。”一位40多岁的女人对曲兰哭诉:“我爸一走,我妈自杀6次。”老人在家整日抱着逝者衣物发呆,或到墓地自说自话。她和嫂子轮流看守母亲,长期精神紧张,人几近崩溃。她苦笑:“可能我比我妈走得还早。”
丧偶老人中,曲兰发现“老头比老太太日子难过”。生活上,一辈子依靠贤妻的老头心理、生理疾患比老太太严重。“怪脾气”老爷子常与子女较劲。子女不理解,“吃的、穿的、用的,他什么都不缺。”曲兰说:“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对于消费较低的老人,缺的是人际交流。”
一位过来人谈老年幸福三要素:一、健康;二、经济相对富裕;三、社会化程度。三要素取代了传统幸福观“没病、儿女孝顺”。
20世纪,家庭养老、多子女承担着老有所养。按国际标准,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不容置疑的是,在21世纪打拼的独生子女必将改写传统孝道。置身优胜劣汰时代,时间对他们是稀缺资源,对老人肯定“陪侍不起”。据北京相关机构调查:现今中年人的生活压力是50年前的25倍。他们要努力爬坡,不被社会淘汰。北京大学老年问题研究者陈功博说:“社会发展越快的时候,也是老年人危机最深重的时候。他们常常是牺牲品,他们也只能是牺牲品。因为社会要保证整体的、高质量的运转。”为避免他们沦为牺牲品,社会养老承接家庭养老接力棒则是时代必然选择。但也有异议之音:一、旧体系正在瓦解,新秩序尚未建立时,“老有所养”还得回归家庭。二、西方国家是“先富后老”,福利社会能承载社会养老。我国是“未富先老”、“穷老并存”。社会化养老虽是方向,但步入养老体系完善的正轨,还需时间。在等待完善的时间里,等待不起的“行将老矣”仍会使无数人沦为牺牲品。
“也许你能幸运地躲过车祸、地震、洪水、火灾甚至战争,衰老却是绕不过去的灾难之门。”曲兰说。
“许多老人没安全感,没安全感是因没足够的积蓄应对无数未知。”曲兰将老年分为低龄老年,高龄老年。从年龄段划分,70岁前为低龄。低龄老人有四个“老”就算幸福老人——老窝(住房)、老伴、老底(积蓄)、老友。低龄阶段,自己养自己,高龄阶段进养老院。进之前,要备足老底。一般讲,退休金仅能维持基本生存,勉强应付小病。为应对无数未知,特别是大病,曲兰建议“要有理财意识”。她以己为例:“我工作的30年是低工资、低消费时代,退休时变成高工资、高消费,所以进入晚年后就更需要钱。老年人不能用体力赚钱,但可用脑力。”曲兰观察:老年人手里攒的基本是死钱,经过计划经济的他们缺乏将死钱变活的意识。80%的人的理财方式——储蓄。她建议:“出租市区住房,买郊区房或农家小院,种点菜蔬,既活动筋骨又补贴家用。还可选择投资基金、股票、债券、保险等,以钱生钱。”还要避免“赔了夫人又折兵”。一些老人盲目从众,倾一生积蓄把孩子送出国,至于自己老了怎么办?钱给后代花,事帮后代做、心为后代操,老人是儿孙的银行,永动的机器。其实,不善待自己的人终会成人之赘,亦是不善待别人。
面对老而将至,钱越来越少,病越来越多,为自己少受罪,国家少受损,对中医和道家养生素有研究及身体力行的曲兰传授老人:“不是有了病怎么治,而是怎样才能不生病。”她的健康经验:一、学习医药知识;二、坚持好的生活习惯;三、保持乐观豁达心态。
按曲兰观点,许多人的“病”不是病,而是小的失调。懂医术就会“治未病”。曲兰父亲40多岁患冠心病,进入老龄后又患痛风、帕金森。曲兰母亲是医生,由于她的调理和照顾,80多岁的父亲老而不衰,从而保证曲兰姐妹“全力以赴投入工作”。曲兰自己遭遇小的失调,便会“运用中医知识治掉它。”对失调,中医讲“不伤为本”,即不伤脏腑和元气。曲兰经验:“是药三分毒。如有失调,不用药物而用物理或其他方法调整,如点穴、刮痧、按摩、针灸、拔罐、气功、食疗等,忌讳以毒攻毒。正如明代名医万全论“五失”——不知保身一失也,病不早治二失也,治不择医三失也,喜峻药攻四失也,信巫忌医五失也。很多人易犯“喜峻药攻”。曲兰建议,拥有时间的老人要利用时间学习基础中医养生,自己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曲兰说法:“良好生活方式的持之以恒就是健康。”她的生活方式:饮食上避免食伤。膏粱厚味,腐肠之毒。保健上避免药伤。遵循“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节气上避免候伤。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捂秋冻”。动作上避免久伤。久视伤血。一些被称作“电视人”的老人整日沉迷电视。目属肝,肝藏血。久视会导致肝血不足。久立伤骨,损于肾。久行伤筋。久卧伤气。据资料:每日睡眠超过12小时的人,死亡率比8小时睡眠者高80%。久坐伤肉,损于脾。脾不好,导致消化不良。
首避伤之害,其次为养。中医理论:养神与养形。神即心,形即身。神旺才能形安。养的秘诀:身要动,心要静。孙思邈言:“常欲小劳,不可大疲”。
继续社会化,学玩结合可使老有所乐,可保老而不衰。曲兰以母为例,“她退了后报了个老年裁缝班,这些年以一技之长服务全家,自娱娱人。”近年,欧美国家提出新理念:“做年轻型老人”——爱好+学习+实践=休闲。
老伴走了,老底光了,老友断了,老窝是惟一的陪伴。人生中最后一站,曲兰奉劝老人“早下手为强”。根据自身情况搜集信息,选择一适合自己的归宿,投入到集体生活。“集体生活”曲兰形容“是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另一道保险是子女,有条件者,可买两套住房,台湾称“一碗汤距离”。双方各有空间又能照顾老人。
据资料:我国每年要求入住老年公寓者1200万人。一个潜在的巨大的老年住宅市场有待开发。对迅速形成的“银发浪潮”,人们认识尚显不足。房地产商对“银发住宅”的考虑几乎空白。随“银发浪潮”汹涌而至,曲兰认为当务之急,“政府给开发商优惠政策,以满足供求之需。如果现在还不采取措施,总有一天应对不急,以致矛盾丛生,危及社会。”曲兰设计的老年公寓:一、价格适当;二、房屋格局既独立又开放;三、有独立厨房又有集体食堂;四、有基本家庭生活设施,尤其有独立卫生间;五、医疗设施健全。
1978年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已使城市80%家庭小型化。出于道义,一些成熟社区现承担着家庭小型化不能承担的老有所养功能。曲兰在采访社区居委会时,他们为难这烫手山芋:“居委会该不该管?管到什么程度?”
当不可预知完善的社会化养老体系何时惠己,曲兰及时采取了预防悲剧的明智之举:养生有持和教子有方。“你不能把握社会,但你可以把握自己和孩子。”她现身说法:“独生子女会在十四五岁时显现出独生子女的所有毛病。自私、冷漠、依赖性强、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缺乏责任感……事实上,诸般毛病系于父母,溺爱有余,训教不足。尤其单亲母亲。当父母面对空巢、贫困、疾病、丧偶、边缘化时,当社会保障体系不能保你善终时,你的老运就取决于你付出了全部心血的孩子。”
中国贤妻良母代代秉承“别人重要,自己不重要”、“为了家人,忍受一切,承担一切”……曲兰的教子经则是“公平原则。要让孩子知道他多吃的一份是你少吃了一份,而非他本应所得。要从小教孩子学会承担,成人后他就会懂得承担。尤其是,当妈的一定要会说‘不’。要把家中部分难题留孩子处理,成人后的他就会懂得如何处事。再就是,好的家庭主妇是指挥家,而非实干家。用自己的手替代全家的手,动手积多成大疲,积劳成疾、积忧成疾。”
下过乡、当过兵的曲兰总结老三届命运:“我们压根就没赶上好时候。年轻时,父母没把我们当回事,老了,又面临子女不把我们当回事的可能。要让子女把我们当回事,就得从小培养他的承担意识。”曲兰有意灌输儿子《孝经》“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一孝立,万善从”、“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4亿多,占总人口1/4左右。在种种美好对策实施前,曲兰认为比较可行的是:“儿女‘常回家看看’;呼吁更多志愿者按响社区老人门铃;即日起,养生有持。”(《北京青年报》200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