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慕名来到开业不久的沈阳市一家高档洗浴中心。22时左右,洗浴中心的外面排满了各种小汽车,有丰田、宝马、奔驰、奥迪A6、广州本田……洗浴中心的周围停不下,一部分车停到了马路的对面,政府的“小号车”在里面显得特别扎眼。
“你想想,谁乐意把个人的钱扔到这么高档的地方啊!”出租车司机小迟说:“这里爆满的时候有2500多人,平常每天也有七八百人。有的豪华饭店必须提前定餐,不然就没有地方了。
围绕哈尔滨市鸿翔路一带,建有几十家富丽堂皇的高档酒楼,高档的练歌房、优雅的茶艺馆,高档的洗浴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有的贵宾包房开价1000多元,仍然常常爆满。
吉林省有关部门会同长春市地税局,对长春市10家高中档酒店餐饮消费情况抽样调查发现,2002年1月至11月,10家酒店共开出2000元以上发票11847张,其中5000元以上的发票924张,1万元以上的发票264张。发票上显示的消费单位主要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的国有企业经营并不景气,在银行贷了很多钱,但仍然在高档消费场所一掷千金,成为典型的“贷款大款”。
正是这些高消费,养成了政府官员和国企领导的奢靡之风,他们挥金如土地玩潇洒。
东北三省的省、市、县三级财政都很紧张,一直没有摆脱仅给公务员发工资的“吃饭财政”的窘境。但“吃饭财政”却被人念歪了。一位国有企业厂长说,贪污咱不敢,可吃饭不犯毛病,咱没啥能耐,但请朋友吃吃饭肯定没问题。
吉林市一位区委副书记说,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一种场面,在于一种氛围。出入高档的洗浴中心,则更多的是一种接待的环节。不陪好酒,不吃好饭,不玩好了,就担心领导不满意,工作做了一大堆,白做了。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说,产生“畸形消费”的原因一是国有经济占的比重比较大,都是国家的钱,不吃白不吃。二是政府现在管的事儿太多,为了打通关节,一些经营者肯定要请一些官员进行高档消费。久而久之,就习惯了。
畸形的繁荣让老百姓产生了不满情绪,有的高档消费场所所在地被老百姓称为“腐败街”。北到油城大庆,南到辽宁葫芦岛矿区,很多党员、干部和普通百姓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一些地方过分地吃喝玩乐,“吃”伤了人心,“洗”掉了信任。东北“畸形消费”应该引起三省高层领导干部的广泛关注,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文汇报》20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