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计划生育的另一种思考

2003-11-2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中国从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年间少生了3亿人口,成效不可谓不大。

中国推行计划生育,主要是依靠行政的强制手段。但其他国家没有采取强制手段,照样做到了新生人口大幅下降。如泰国、斯里兰卡等国的生育率就降到了2.0的水平。联合国统计资料显示,教育普及、尤其是妇女扫盲和受教育程度提高,会直接导致生育率迅速下降。

我不免设想:假如我们将平均每年上百亿元的计划生育经费,用在普及提高农村教育尤其是女性教育上,中国人口出生率照样会迅速下降,并且社会综合效果要比行政强制好得多。

行政强制,使得从中央到乡镇的计划生育经费年年增加,可是对妇女却毫无帮助。在重男轻女、养儿防老传统观念控制下,那些生了女儿的农村妇女,如果不再生第二胎,她的社会地位更为低下,永远没有受人尊重的希望。行政强制,使得农村的弱势者更加弱势。

统计资料显示,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达到高中的,生育率只有1.2的水平。30年的计划生育经费总值估计在3000亿元,假如将这3000亿元用来普及教育,就有3亿人可以读完初中。中国目前文盲和半文盲总人口只有1.8亿,还可以多出一大笔钱来提供高中教育,假如教育政策倾向女性,中国不但全面扫盲,而且还多出一亿多有高中毕业程度的女性。她们做妈妈,对社会对未来的利益,当然远远好于超生的文盲母亲。

建国以来,惯用方法是借助行政命令层层动员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并不适合和平建设时期。但是行政手段有它的惯性力量,长期依赖这惯性力量,久而久之就只有硬手段,没有软手段了。因此,必须警惕行政手段的惯性力量,才会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考虑得周全一些。 (《羊城晚报》2003.11.17)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详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改革任务,并对文化建设作出专题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全面指引和根本遵循。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经核实,此为固定搭配),贯彻落实全会有关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和支撑作用。【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