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故事中的哲理

2003-11-3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故事一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座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地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座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而韦陀铁面无私,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经过两个人的分工合作,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其实,世上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是如何运用。

故事二有一个博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是研究所里学历最高的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想:与这两个专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从水面上如飞般走到池塘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同样迅速地漂过水面上厕所。

博士生也内急了。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专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扑通”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木桩子没在了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广州日报》2003.11.2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