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下一个“杨利伟”可能是科学家

2003-12-1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近日“神五”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和杨利伟的“教官”黄伟芬透露,中国人登月的“嫦娥工程”的最低目标是抢在印度之前。

戚发轫说,载人航天是一个有很高回报率的工程,只不过回报周期比较长,暂时只能看到它对基础科学的推动作用。100年前,人类发明的第一架飞机只飞了几分钟,谁会想到它今天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人类孜孜以求地探索宇宙空间,很实际的一点——目前地球的自然资源已经逐渐枯竭了,石油再用50年就用完了,煤也用不过100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开发新的能源。宇宙空间里有宝贵的能源,比如太阳能,我们要利用就必须在太空建立空间站;月球上有氦山可供核能发电,有数据表明,这些能源可以供地球使用一万年。

黄伟芬说,过去从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是因为上飞船的只是一个人,他更多地担任“驾驶”的角色。随着我们航天技术的发展,要求宇航员有更高的专业知识背景。接下来我们选拔的标准不变,但是范围将扩大,科学家、航天工程技术人员都属于我们的选拔范围。(《广州日报》2003.12.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