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周先生对该剧的道具意见颇多:“根本不是那个年代的东西。解放初很多人穿的还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一个公安干部不可能有皮夹克、西装、外套之类的奢侈品;当时的铝非常值钱,根本没有铝质饭盒;电话也都是手摇的。”更有一些女观众反映当时的旗袍的侧开气没有那么高,也没有做得那么合体。
尽管该剧一直在尽量找能代表当时政治背景的对白演绎,但是众多纰漏还是被观众抓了出来。“这是规矩!”是该剧出现的对白。而一位老干部则说:“当时最讲究的是纪律。‘这是纪律’才是真正的提法。”
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观众感觉:“现在的年轻人演不了那个年代的人。当时的人们尚处在解放的欣喜中,说话的神态中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现在的年轻人自己都说不清自己信仰什么,怎么能演好当时人的精神状态。”
原来的手抄本是个抓特务的故事,而电视剧让人感觉是一个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故事。(《北京晨报》200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