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山西省煤炭销售办公室主任侯文锦却并不同意缺煤的说法:“无论从产量上还是调出量看,我们都是大幅度增加的”。今年山西省的上报产量4亿吨,比去年增加4000万吨,实际数字可能达到4.8亿吨。调出量去年是2.8亿吨,今年的调出量1月到10月份已经同比增加了1400万吨。预计到年底要比去年增加2000万吨。
煤的产量并不少,怎么会因缺煤而造成大面积电荒呢?
“连续四年,一到这个季节煤就紧张,都成一个规律了。”侯文锦说。在这个紧张“规律”的背后,是一个煤、电企业之间难以化解的困局,其关键就是电煤的价格。
由于煤炭企业普遍存在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的问题,国家于1993年放开了煤价。从2002年开始,国家取消电煤指导价,煤价开始真正进入市场化。但由于煤炭企业比较分散,以往与拧成一股绳的垄断性的电力企业讨价还价中,它们总是处于劣势,而煤炭企业在利益分配上与电力企业相比也相差甚远。
“山西省煤炭企业员工去年的平均工资是12000元,而电力行业则达到30000元以上。这透露出一个什么信息?价格应该按市场规律,不能国家办电,而让煤炭行业去承担这个成本。”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科长梁学斌说。
因此,在去年12月的长沙订货会上,煤炭企业就抛出了他们的提价方案:要求电煤价格每吨普遍上调5元,贫瘦煤等紧缺煤种每吨涨10元至20元。当时,电力企业方面以要价太高为由没有接受,最终,原定2.4亿吨电煤的合同只签了9000多万吨。
之后,国家发改委召集电网公司、五大发电公司、山西省部分煤炭企业开会。提出贫瘦煤和无烟煤涨价8元、大同优混煤涨价2元的建议。在发改委承诺通过调整电价的方式将煤价上涨因素转移的情况下,双方接受了这个建议。
然而,双方的争执并没有因发改委的出面而停止。11月13日以来,山西连续发生5次恶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省政府随即关停了所有小煤窑,使煤的需求更加紧张。
(《新闻周刊》2003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