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95年大学毕业,到这个在全国微电子技术研究领域很知名的研究所搞电子陶瓷制板工艺研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所里资历老一点的“师傅”,都把自己的拿手技术死死攥在手心里。
我们研究室有一位高级工程师,是搞工艺配方的,你在场的时候他不搞,他经常晚上偷着配好方,白天一上班,他让你怎么做你怎么做就是了,各种成分的比例你甭想得到。这倒不是因为他申请了什么专利,主要是防技术被人学了去,动摇他的权威地位。直到这位专家退休,他的技术也没有传给年轻人,最终烂在了他的肚里,研究室对工艺配方的研究只好从头开始。
在学术上,课题成果署名是有严格要求的,课题负责人要排第一位,副手排第二位,其他依次类推。一般意义上,一项科研成果对排名前三位的人才有效,作为评职晋级的重要砝码。然而,我工作期间曾做过9个课题,6次是课题负责人,可我的名字多数是被排在第三位以后。
课题成果署名排列的一般“规律”:先是研究室主任,然后是党支部书记,第三位才是课题负责人。有时碰到“加塞”的人多,你虽然是课题负责人,名字也得排到第七八位。
那些根本不参与课题的领导一个劲地晋级,一个劲地领奖金,我负责的一个课题还得了部级科技创新三等奖,领奖的却不是我,你说我心里是什么滋味?
我们所每个研究室都有室主任基金,这些数万元不等的钱一般人员很难插手;室里的其他利益也由室主任到所里争取,所以他自己的房子、职称等就很容易优先解决;分年终奖时,整个研究室一年一般能从所里领到六七十万元奖金,像我们这样的工程师只能拿到1万多元,剩下的都归研究室领导。因此,许多人都不甘心搞科研,一心想往领导岗位上奔。(《中国青年报》200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