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毫不夸张地说,“空巢家庭”问题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应盲目地“欢呼进步”。
空巢现象固然是人口老龄化的产物,而人口老龄化固然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产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更不是“社会进步”的本身,实际上,空巢家庭增多不过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即使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也不能完全替代家庭的赡养功能,因为对老人来说,能有儿孙绕膝,有亲情包围,得享天伦之乐,也许比什么都重要。在这个意义上,“空巢家庭”也许是经济发展中由老人们来承担的一种昂贵“代价”。
还必须看到的是,我国“空巢家庭”增多的特殊社会背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在计划经济时代,作为“单位人”是无须担心养老问题的。但是随着单位制的式微,这些功能又“还”给了家庭和社会,这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需完善的情况下,“空巢家庭”的增多必然造成老人们的无助。我国目前至少有2340多万老人独守“空巢”无人照料。更应该注意到的是随着民工潮涌动,农村的“空巢家庭”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在相关社会保障体制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以更实际与理性的态度对待“空巢家庭”这一社会现象。(《深圳商报》2003.12.26)